【專題三】不是金飯碗
機器人夢遊症
90min | 台灣 | 2016 | 蕭立竣
富士康,世界最大的電子產品代工廠,生產組裝半數以上的iPhone,2010年發生連續跳樓事件引發關注,手上時時刻刻握著iPhone的人們,彷彿才突然意識到生產手機的工人們,過著每天12小時,每7秒一次的機器式勞動。心中有些許不安,但握著iPhone的手卻無法鬆開,智慧型手機已經徹底改變人類的生活方式。
另一頭,曾經是台灣之光的HTC手機,上游的觸控面板廠卻發生打壓工會的事件,工會跟聲援的學生找上HTC抗議,讓HTC的主管們既狼狽又委屈,同時,一名HTC的工程師疑似過勞死,臉書最後的訊息是週日凌晨三點「下班了issue還是無解…」。
這個時代,由像機器的人製造像人的機器,是一齣無望的悲劇,還是一個美麗新世界的開端?
(放映時間:4/24,14:40)

上學去
90min | 台灣 | 2021 |李惠仁
就在台北101煙火跨入2019年的第二天,位在台北木柵的私立世新大學召開校務會議,會中校方強行表決通過「社會發展研究所停招案」,消息一出,學界及社運圈一片譁然,紛紛發起連署活動。為了相挺老朋友,同時探究台灣私校亂象的根源,李惠仁導演報考即將被停招的社發所,透過參與觀察的拍攝手法,本片除忠實紀錄「預警學校」的掙扎、「專案輔導學校」最後的旅程,同時也取得了珍貴的「覺書」---私立學校的創設契約書,這份契約書也讓大家見識到,原來,多數的私立學校創設的初衷,不是「捐資興學」而是「投資興學」。
1974年10月14日,政府公布《私立學校法》,法律明訂私立學校屬「捐資興學」而非「投資興學」,法律明文規定辦學校就必須成立財團法人;而財團法人就是公益法人,從來就不是以營利為「設立目的」。因此,私人捐資興學的「公益性」根本無庸置疑,只不過,很多人都「忘」了。
2020年5月2日,當我們再度拜訪停辦3個月的南榮科技大學,創辦人的銅像被小鳥拉了滿頭的屎、走廊成堆的垃圾同樣無人清理;教職員早已完全清空,一個不留,只有校狗「小黑」沒地方去,依舊盡責的 汪 汪 汪。
(放映時間:4/24,16:40)

醫死不償命
(台灣首映)
85min | 美國 | 2018 | Robyn Symon
從醫院屋頂跳樓、在清潔櫃裡上吊、服用過量藥物,他們是最優秀的學生,執行自殺經常像在做一份仔細規劃的作業。醫生是人們的治療者,但卻是全美國自殺率最高的職業。曾經嘗試自殺的醫學生 和自殺醫師的家人們從陰影中走出,揭露這股無聲的傳染病以及危殆醫療體系的真相。這樣的狀況不僅逼使傑出的年輕醫生自殺,還置病患的性命於危險中。
(放映時間:4/24,18:40)

【座談】你們薪水那麼高,搞什麼工會?
時間:4/24,20:00
與談人:
林名哲(台灣電子電機資訊產業工會秘書長)
陳柏謙(台灣高等教育產業工會研究員、桃園市機師職業工會研究員)
陳信儒(臺北市醫師職業工會理事)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