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
台灣勞動者協會

大約從西元2000年左右開始,台灣在國內製造業萎縮、服務業擴張的產業轉型背景下,出現勞工薪資滯漲甚至下降,以及派遣、承攬、臨時工、部分工時等非典型就業者不斷增加,「勞動彈性化」日益顯著、嚴重的狀況。而所謂七、八年級生,進入職場的時間正好遭遇上述勞動力市場變化,首當其衝受到大規模影響,於是形成廣獲關注、討論之「青年貧窮化」現象。

面對愈來愈多青年、非典型勞動者,陷入低薪、就業不穩定困境,台灣的勞工運動,並沒有太積極因應。受制於全世界最高,須有30名發起人才能成立工會的法定門檻,台灣大量受僱於中小企業且高度流動的服務業勞工,本來就很難組成工會。而既有具規模、資源,構成自主工運主力的工會們,因組織形式多為企業工會,通常也缺乏動機和意願,把自家公司員工以外的未組織勞工納入保護。結果,演變成惡性循環:工會組織率持續低迷,勞動力市場彈性、零散化趨勢不止,不受保護、人數增加的年輕、非典型勞動者無力向雇主議價,「工作貧窮」擴大。


台灣勞動者協會(簡稱「台勞會」)的工作目標,就是打破當今,由不穩定就業和工作貧窮構成,使勞動者充滿不安全感、別無選擇忍受壓榨的體制,建立一個提供勞工保障及尊嚴待遇的環境。我們認為,要實現這項目標,必須也只能靠勞工自身的組織力量爭取。因此,自2015年成立(原名「台灣工人先鋒協會」)以來,台勞會主要投注在對勞工的權益教育、法律支援工作,並協助組織工會、輔導工會運作。此外,我們也從事產經、勞動及社福方面的議題、政策研究,基於勞工利益進行社會倡議和政治遊說。扭轉勞動條件向下競逐並不容易,我們將不懈努力,打造勞動者團結、重建社會保護。

過去幾年,我們主要的工作成果有:

  1. 協助組成「臺灣勞動派遣產業工會」,維護、爭取臺中榮民總醫院、臺北榮民總醫院、國立政治大學、國家教育研究院、臺灣博物館等單位之派遣、承攬勞工權益。

  2. 推動跨校「大學打工地圖」調查。

  3. 進行校園勞教、推動勞動教育立法。

  4. 辦理勞工運動、社會政策研討會議。

認識主辦單位: 文字
認識主辦單位: Pro Gallery
bottom of page